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北京大学中文系2014年招生目录显示,本届北大中文系共招收硕士90名,拟招收学术型硕士生44名、专业型硕士生(创意写作方向)40名。前有复旦、南大,现有北大,写作为什么成了一门可以拿到学位的学科?上创意写作班能成为作家吗?
青年作家阿乙曾经这样写道:(我)有很多年都不承认自己是写作者。我这样劝导自己:你自己也踢球,可是为什么进不了国家队。同理,你自己也写作,凭什么就能当作家?
像阿乙这样因为出身“野路子”而感到自卑的写作者还有很多,因为他们从没有在大学的文学系里接受专业的写作训练,也没有从专业作家那里得到直接的教学和指点。他们生怕自己的写作像农民造飞机一样遭人耻笑。
然而写作不是科技,并非只有一条通向正确的道路,没有哪种写作被赋予专利权,树了正版招牌,除此便是山寨货色。文学学士的小说并不一定比医学学士写得好,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特朗斯特罗姆,职业居然是少管所管教。
北京大学招收创意写作硕士,意图培养专业写作人才,此前复旦大学、上海大学、南京大学也都开设了类似专业。媒体为这种创新拍手叫好,同时又忧心忡忡——作家能够靠专业训练培养出来吗?创意写作要培养的又是怎样的人才?
作家不能工业化生产,人类在这一点有共识。盖因写作是天赋和训练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天赋这种东西没法授受,譬如爱因斯坦在26岁之前就洞悉了宇宙的秘密,其他人要经过许多年才能明白。不过写作是可以并且需要训练的。莫泊桑受教于福楼拜,就是把写作当成了一门手艺来学习。
所以说,高校发展创意写作是个不错的主意——不是为了培养专业作家,而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。在国内的大学教育体系中,非中文专业对于写作的训练培养基本为零,很多学校只开有一门大学语文课,而且颇不受重视。理工专业的学生能做科研,不会写论文的现象比比皆是。即便是文学专业,情况也未见得好。我曾在某大学中文系当过几年写作教师,教授过文学写作、应用写作、新闻写作等多种课程。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,我尽力搜罗古今中外的好作品,不断让学生写习作,进行多文体专项训练。然而在这种训练下,大部分学生依然写得一塌糊涂,有的毕业论文都是找人捉刀。寥寥几个毕业后投身传媒搞新闻的学生,写稿能力也是在工作中得来,与我这个老师关系并不大。
岂止写作,中国大学的综合人文养成都很匮乏。基本的认知和表达训练,做得也远远不够。究其原因,既有教育体制问题,也有教育目的设置问题。
北大、复旦等高校的做法值得肯定,然而把创意写作放在研究生教育层面,当成精英培育来做,又有很大的不足。因为这样影响面过于狭窄,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创意写作水准。创意写作最应该进入本科教育,作为本科生的基础养成项目,方能提早培育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综合写作水平。毕竟,人的写作技能在二十岁左右就已经基本成型,以后的培养可能会事倍功半。
至于培养专业作家的创意写作,可能作家格非的建议更为合理:招收有一定年龄、社会阅历、文学积累和创作成绩的学生,依托高校资源,开办新锐作家研修班,这才是正理。
(来源:创意写作国际班书院/作者:董啸)
责任编辑:文禾
支付宝
微信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